期货交易

国际油脂市场走势牵动国内行情

发布日期:2025-04-19

国际油脂市场价格波动对国内产业链的影响呈现复杂化、常态化特征。2023年1-8月数据显示,国内棕榈油进口均价同比上涨22%,豆油期货主力合约最大振幅达35%,这轮行情本质是全球化市场体系下价格传导机制的具象表现。

全球油脂供应链呈现显著地域集中性,马来西亚和印尼掌控80%棕榈油产能,巴西、阿根廷占全球豆油出口量65%。2022年印尼实施的阶段性出口禁令导致国际棕榈油价格单月暴涨40%,直接推高国内小包装食用油成本。这种价格传导存在2-3周市场滞后,但通过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和现货点价交易,波动效应往往被提前放大。

生物能源政策正在重塑油脂需求结构。美国可再生燃料标准(RFS)要求2023年生物柴油掺混量增至36亿加仑,相当于消耗1300万吨豆油。欧盟逐步淘汰棕榈油生物柴油的举措,则迫使生产商转向东南亚寻找替代市场。这种政策博弈使油脂商品兼具农产品和能源品双重属性,价格波动率较五年前提升58%。

国内市场的脆弱性源于结构性供需缺口。2022年我国食用植物油自给率仅31%,其中棕榈油进口依存度达100%,豆油进口依存度72%。这种格局下,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豆油价格每上涨1%,将传导至国内压榨企业成本增加0.8元/吨。更值得关注的是,油脂副产品价格联动效应已延伸至饲料加工领域,2023年上半年猪饲料中豆粕添加成本同比增加17%。

价格传导存在多维路径:首先是实物贸易流,60%进口油脂通过华南港口进入加工体系;其次是资本流动,境外机构在大商所油脂期货市场的持仓占比已达15%;最后是预期管理,跨国粮商季度报告对国内采购决策影响权重超过40%。监测数据显示,国际投行对油脂类大宗商品的评级调整,能在24小时内引发国内现货市场3%以上的价格波动。

市场调节机制面临双重考验。2023年中央储备油脂轮换量同比增加30%,但相较于年消费量3800万吨的规模,调控空间仍显有限。期货市场方面,大商所虽已推出棕榈油期权等衍生工具,但产业客户参与度不足45%,风险对冲效率有待提升。值得警惕的是,国际资本借助航运指数、气候预测等衍生工具构建多维度定价权,使传统成本定价模型解释力下降12个百分点。

破解困局需构建三维应对体系:短期通过改进基差交易模式压缩传导时滞,中期建立跨国采购联盟提升议价能力,长期布局油料作物产能提升工程。特别是要把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关税减免窗口,构建多元化进口网络。技术层面,推广区块链溯源技术可降低供应链金融成本20%以上,运用AI算法优化库存管理能使周转效率提升35%。这些举措将助力国内产业在国际油脂变局中增强抗风险韧性。


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对中国经济有何影响

第一,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将降低国内生产总值。 油价上涨50%,将导致外汇支出增加、出口减少1.468%,投资下降0.106%,消费支出减少0.206%,进而使实际GDP总量减少0.137%。 第二,油价上涨会打破贸易平衡。 报告认为,国际原油价格上涨50%,人民币汇率将下跌0.636%。 人民币贬值会使进口商品昂贵,出口商品便宜,从而减少中国实际收入,恶化中国国际收支状况。 第三,油价上涨,将加大以石油为燃料或原料的企业的成本,增加中国通货膨胀的压力。 中国国内对原油进口需求量持续上升,高油价直接导致支付原油采购成本上升,最终将由国内各行各业承担,从而降低行业利润。 第四,石油价格上涨将使出口面临下降的潜在危险。 一方面以石油为主要燃料、原料的产品,因生产成本上升导致产品竞争力下降,使出口面临下降的潜在危险;另一方面出口对象国因油价上涨使国际收支出现困难,进而降低进口能力。 第五,油价上涨对农村和城镇居民的福利影响不同。 总体而言,油价上涨会使两类居民福利同时下降,但农村居民福利损失比城镇居民大,且前者福利损失下降速度也比后者快。 第六,国际原油价格上涨使得原油和以原油为主要原材料的成品油价格上涨,促进劳动与资本资源向石油开采部门流动,这有利于中国石油工业发展。 第七,油价上涨将推动各国在技术进步方面做更多的努力。 技术进步在抵抗油价风险中作用明显,其中以石化和交通运输部门技术进步的作用最大。 石化和交通运输部门低、中等程度的技术进步,可分别在油价涨幅不超过20%至50%的情况下,完全消除油价上涨对实际GDP造成的负影响。

未来五年我国食用油市场的发展趋势

随着国内农业耕地减少,劳动力成本的增加以及加工成本的增长,可以预见,未来五年,我国将会加大从加拿大、美国、巴西、阿根廷进口大豆和豆油,从俄罗斯、乌克兰进口葵花籽油,且到时候国民对营养需求更加理性,也会刺激葵花籽油、花生油、玉米油等中高档油的需求,所以呈现出积极向上的增长势头,同时国家继续宏观调控,以压制食用油价格。 国内终端批发市场将萎缩,小包装和中包装食用油将取代粗放型的散油批发。

花生米的价格还会上涨吗!

近期国内花生米收购价格整体上涨,加上豆油、菜油等相关植物油价格的整体上扬,共同带动花生油市场箱体内强势徘徊,南方地区花生油价格也有所上涨。 现阶段而言,国际原油、农产品等大宗商品价格强势依旧,我国政府有望继续出台托市收购政策,加上国内植物油期货盘面短线大涨,都将有助于支撑后市油厂继续理性挺价、提价花生油产品。 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花生原料加工成本整体攀升,后期花生油市场有望延续强势通道运行 进入4月份以来,国内花生米收购价格明显上涨,主要因为油厂收购、开工意愿集中回暖,提振油料米市场价格短期走高。 近几周里,受国产豆粕价格强劲上涨的心理影响,国内部分水产养殖户和饲料加工企业,开始提前备货采购相关蛋白饲料原料,这对国产花生粕市场带来向好提振。 截止到本周,国产普通(46%蛋白含量)花生粕出厂报价达到2600元/吨-2650元/吨,较3月底上涨了200元/吨,这也再度刷新了年内高点。 受国内压榨油厂集中收购的影响,山东主产区08年陈季花生的库存节余量约在10%-15%,河南主产区的陈米结转库存比重在20%左右,分别较3月下旬40%-50%的结转量明显下降,这将有助于支撑后期花生米及其下游产品的市场价格。 截止到本周四,国内油用花生米的市场均价已经升至5250元/吨,较3月底上涨617元/吨,约合13.3%的环比升幅;同时,这也是油用米价格自今年1月初以来,再次重返5000元/吨的心理关口。 相比较之下,目前,国产四级花生油出厂均价为7300元/吨,仍位于近年来的最低点。 由此可见,随着国内花生压榨成本的明显回升,油厂压榨利润已大幅缩水,油厂挺价、提价花生油产品的意愿相应提升,预计花生散油、成品油价格料将延续坚挺蓄势走强的趋势。 棕榈油领涨散油市场提供比价支撑,国内花生油价格高位运行箱体更趋稳固 进入4月份以来的短短近两周里,受马来西亚棕榈油期、现货市场短线飙升的拉动,国内相关植物油价格走势加速反弹,对花生油市场无疑带来明显的心理支撑。 截止到目前,港口24度精炼棕榈油市面价格升至6500元/吨左右,而国产豆油出厂现货报价全面升至7000元/吨以上,较之3月底大幅提价之初累计反弹了1000元/吨。 目前来看,美国乃至全球实体经济仍处于衰退周期,美元汇率走势仍显疲态,加上美国农业部本月出台的两大重要报告双双利多,推动国际大豆、原油期货价格振荡上扬,这也将继续有效支撑国内油脂市场继续运行在年内相对高位。 综合分析,二季度期间,国内新菜籽即将批量收afe59b9ee7ad获、上市,政府会否出台更为有力的托市收购政策值得关注,而后期花生油市场销售将趋季节性的转淡,预计油厂仍将延续跟盘挺价、提价的销售策略,9000元/吨仍将构成主产区一级花生油现货价格的底部支撑。

通过万利期货开户网办理期货开户,享期货交易所手续费+1分的佣金,可调低到交易所保证金标准,国企背景大型期货公司。可以手机开户,或者电脑网上开户,一般20分钟即可办完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