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与关税的对决-加拿大在美加贸易战中亮出能源王牌
随着美加贸易争端的持续升温,加拿大能源部长Jonathan Wilkinson在3月11日的表态中发出了明确的警告,指出如果与美国的贸易战进一步升级,加拿大可能采取非关税措施,包括限制对美石油出口或征收出口关税。这一表态不仅凸显了加拿大在能源领域的战略地位,也预示着两国贸易战可能进入新的阶段。
加拿大的反击选项主要集中在能源与关键矿产领域。Wilkinson在接受路透采访时表示,加拿大正在考虑一系列非关税报复措施,包括限制能源和矿产供应,或对相关产品征收出口关税。他还提到,针对关键矿产的措施可能迫使美国更加依赖中国。这一表态表明,加拿大在贸易战中不仅依赖传统关税手段,还可能利用其在能源和资源领域的优势进行反击。
加拿大石油的战略地位不可忽视。加拿大是美国最大的石油供应国,每天向美国输送约400万桶石油,主要供应中西部地区的炼油厂。这些炼油厂专门为加工加拿大重质原油设计,因此加拿大石油对美国能源供应具有不可替代性。Wilkinson强调,尽管限制石油出口可能对加拿大生产商造成一定影响,但美国同样会面临严重的供应中断问题。
阿尔伯塔省的斡旋与挑战也值得关注。阿尔伯塔省能源部长Brian Jean表示,希望通过谈判缓和争端,并向华盛顿提出了多个解决方案。加拿大石油出口选择有限,限制对美出口将直接损害本国生产商的利益。尽管如此,Wilkinson认为,加拿大石油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使其在贸易战中处于相对有利的地位。
Wilkinson还提到,如果特朗普继续升级贸易战,加拿大可能对美国乙醇征收关税,并将其列入第二批贸易报复清单。乙醇是美国农户的重要出口产品,而美国对加拿大的乙醇出口近期创下历史新高。由于美国可再生燃料标准补贴,美国乙醇价格低于加拿大,这使得乙醇成为加拿大反击的潜在目标。
加拿大能源部长的表态表明,如果美加贸易战进一步升级,加拿大将利用其在能源和关键矿产领域的优势进行反击。限制石油出口和征收乙醇关税等措施不仅会对美国经济造成冲击,也可能迫使美国重新评估其对加拿大的贸易政策。这种博弈对双方都是一把双刃剑,加拿大在采取行动时也需权衡自身经济利益。未来,两国能否通过谈判化解争端,将决定这场贸易战的走向。加拿大如果限制对美石油出口,将在短期内推高油价,尤其是美国WTI原油价格,同时可能导致加拿大原油价格下跌。中长期来看,市场将通过供需调整逐步恢复平衡,但这一过程可能伴随油价波动和区域性价格分化。油价上涨可能加剧通胀压力,对全球经济复苏构成挑战。最终影响将取决于加拿大和美国的具体政策实施情况以及全球市场的反应。
加拿大的经济实力
加拿大是西方七大工业化国家之一,制造业、高科技产业、服务魁北克城标志性建筑——弗龙特纳克城堡业发达,资源工业、初级制造业和农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 加以贸易立国,对外贸依赖较大,经济上受美国影响较深。 加拿大的石油行业一直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推动加国贸易转亏为盈,并有很大量的投资。 跟很多先进经济体一样,精炼石油产品的国内需求平稳,但原油生产商仍可透过加东的炼油厂,扩大加国境内的市场。 加拿大可说是原油净出口国,但东部省份的炼油厂向来依赖进口石油,因为在全国各地运送加西原油的成本更高。 尽管美国增产页岩油然而由于加国接近美国,并有庞大的管道网络,对美国的出口仍有增长,2014年原油占加国货物出口约18%。 加拿大联邦和各省政府经营多种国际保险业务成为经济一大亮点,包括出口信用保险和投资保险。 早在1945年制定、颁布了出口信用保险法;在1947年建立了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保险监管采取的是两级监管的模式,即联邦和省两级,保护加拿大本国的海外投资者的投资资本、投资收入,弥补因各种商业和政治风险造成的出口收汇和资本及收益的损失,有力地促进了加拿大国际贸易发展和本国保险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地位。 保险业资产位居加拿大金融业第二位。 目前加拿大非寿险公司有近400家。 农业食品业是加拿大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8%。 加拥有耕地面积4600万公顷主要在西部,占国土总面积的5%,产物主要有:小麦、燕麦、大豆、油菜籽、大麦、红肉类(牛、猪和羊)、水果、蔬菜、酒类、烟草、饮料等,出口美国占大宗约60%总量。 安大略省和魁北克省主产红肉类和乳制品。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2011年主要经济指标如下:国内生产总值(GDP):17,368.69亿美元(世界排名第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0,435.50美元(世界排名第九)GDP增长率:2.46%失业率:7.65%人类发展指数1.888(高;2011年;世界国家和地区第8名,次于挪威,澳大利亚等国)
石油和天然气是怎么来的?
石油与天然气的成因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课题,至今还存在一些争论.这主要原因是: 1.从物态上看:石油与天然气是流体,在地下一定条件下,它不断流动,现在所找到的油气藏并非其生成地方,而是经过一定距离运移而聚集起来的. 2.从化学组成上看:石油与天然气的组份很复杂,并非单一物质,且在地下运移过程中或其它条件的改变,其成份也在发生变化,其现今的组成并不代表其原貌. 3.由于分离及鉴定手段的限制,目前对石油组份的了解尚不充分. 由于石油的成因问题,关系到油气的勘探方向,所以,多年来,它一直吸引着许多国家地质学家,生物化学家和地球化学家. §1油气成因研究现状 从十八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对油气成因的认识基本上分为无机成油和有机成油学说两大学派. 无机成油学说认为,石油是在地壳深处形成的,后来沿着深大断裂渗透到地壳上部,或者在天体形成时形成,当地壳冷凝时以烃雨的形式降落下来,后聚集成油气藏.其基本观点是石油是在地下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而非生物成因.其依据是: (1)在实验室,用无机C,H元素合成了烃类; (2)在岩浆岩内曾发现过石油,沥青; (3)在宇宙其它星球大气层中也发现有碳氢化合物存在; (4)在陨石中也发现有碳氢化合物及氨基酸等多达100多种; (5)认为用有机观点对世界上有些大的沥青矿(如加拿大的阿萨巴斯卡沥青矿,储量达856亿吨以上)不能作出令人满意的解释. 但是,随着油气勘探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事实用无机学说无法自圆其说,只能证明现代有机成油理论的正确性.这些实事有 1.世界上已发现的油气田99.9%都分布在沉积岩中,只有极少数石油分布在岩浆岩和变质岩中,且这少数石油也被证明是从沉积岩中运移而来的,而与沉积岩无关的地盾和巨大的结晶岩突起发育区,至今未找到油气聚集. 2.石油在地层时代的分布上与煤,油页岩及有机质的分布状况相吻合的,表明它们在成因上是有联系的. 3.虽然世界上的石油没有成份完全相同的,但所有石油的元素组成和化合物组成是相近的或相似的,说明它们的成因可能大致相同. 4.大量油田测试结果可知,油层温度很少超过100℃,有些深部油层温度可以高达141℃,而当T超过250℃时,烃类就会发生急剧而彻底的裂解,生成石墨及H2,说明石油不可能在高温下形成. 5.从目前发现的油气藏分析看,石油生成,聚集成藏不需很长的时间,大约需不到一百万年. 6.石油中含的卟啉化合物,异戊间二烯型化合物,甾醇类,石油的旋光性都证明石油是在低温下,由生物有机质生成的. 7.石油地质工作者对近代沉积的研究成果表明,在近代沉积中确实存在着油气生成过程,且至今还在进行着,生成的数量也很可观.并且,在实验条件下,用有机质进行地下条件模拟,转化出了烃类,这为有机成因学说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以上重要事实的存在,大大促进了石油有机生成理论的发展.特别是近代物理,化学,生物,地质学等基础理论的发展,及色谱,光谱,质谱,电子显微镜,同位素分析等先进技术手段的广泛采用,为应用有机地球化学知识来解决油气成因问题创造了条件,推动了石油生成现代科学理论的日臻完善. 在油气勘探初期,石油大部分被发现于海相地层中,使得不少石油地质家认为只有海相沉积才能生成油气,特别是在我国清末,民初,国外在中国陆相盆地进行油气勘探的失败,使得唯海相生油论猖獗一时.对此,以潘钟祥为代表的我国老一辈地质学家,通过对陕西,四川等地进行详尽的油气地研究,于1941年提出了陆相也能生油的理论,有力地驳斥了中国贫油论,极大地丰富了石油理论. 在油气有机学说中还存在着早期成因学说和晚期成因学说两种观点.前者主张沉积有机质在成岩过程中,逐步转化为石油和天然气,并运移到邻近的储层中去;后者则认为沉积物埋藏到较大深度后,到了成岩作用晚期或后生作用初期,沉积岩中的不溶有机质(干酪根)才开始发生热降解,生成大量液态石油和天然气. 在油气生成理论方面贡献比较大的是法国著明地球化学家B·P·Tissot,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干酷根热降解生烃演化模式,提出并完善了干酪根晚期生烃学说,揭示了油气生成,演化与分布的规律.
关税同盟与共同市场
关税同盟 关税同盟是国家之间就关税问题所缔结的双边或多边协议。 其内容通常包括降低和免除缔约国之间的关税,以至最终取消同盟内部各国的关境,实现缔约国之间的商品自由流通;协调各缔约国的关税税率,实行统一的对外关税,建立共同的关境,以加强同盟国在对外贸易中的竞争力量。 此外,协议的内容往往还涉及到那些对贸易有限制作用的费用和限额。 不同国家间的关税同盟,虽然在内容形式上多有雷同之处,但是发展中国家之间缔结的关税同盟与发达国家之间缔结的关税同盟在性质上并不一样。 前者是属于防御性的;而后者则是争夺性的,目的为使参加同盟的国家,在争夺国际市场的激烈贸易战中能够处于有利的地位。 在历史上,于1834年建立并逐步发展扩大的德意志关税同盟,是较早出现的关税同盟组织,对促进当时德国经济发展和政治统一起过一定作用。 在19世纪70年代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建立以前,德国的各邦之间和各邦的内部,关卡林立,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 1818年,普鲁士率先废除了内地关税;继之于1826年建立了北德意志关税同盟;事隔两年,又分别建成了中德和南德各邦两个关税同盟;1834年由18个邦联合起来,组成了以普鲁士为盟主的德意志关税同盟;此后,这个同盟进一步扩大到所有德语地区,成为全德关税同盟。 同盟公约的内容包括:废除内部关税,统一对外税则,提高进口税率,关税收入按比例分配给盟内各邦等等。 此外,还有1865年建立的法国和摩纳哥关税同盟;1924年瑞士和列支敦士登公国建立的关税同盟;1948年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建立的关税同盟;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各国缔结的关税同盟;1960年一度建立的欧洲自由贸易联盟;以及中非关税及经济联盟和南部非洲关税同盟等等。 当时的欧洲自由贸易联盟,与欧洲经济共同体关税同盟有所不同,前者缔约国内部的自由贸易仅限于工业品,对联盟外的国家不实行统一关税。 共同市场的发展目标是废除成员国之间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实现商品和劳务的自由流通;协调成员国关税政策,分阶段实现共同对外关税;在贸易、金融、交通运输、工农业、能源和法律等领域进行合作;建立货币联盟,发行共同货币。 共同市场旨在通过加强成员国的贸易和投资联系实现成员国之间的经济一体化。 到建立起货币联盟,发行共同货币为止。
通过万利期货开户网办理期货开户,享期货交易所手续费+1分的佣金,可调低到交易所保证金标准,国企背景大型期货公司。可以手机开户,或者电脑网上开户,一般20分钟即可办完手续。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