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价格波动趋势、宏观经济影响及供需因素全面剖析
从我的观察角度,2023年全球经济环境呈现出复杂的价格波动格局,这既是宏观经济政策与外部冲击交织的结果,也深刻反映了供需动态的失衡。以下我将对2023年价格波动趋势、宏观经济影响及供需因素进行全面剖析,力求基于数据和现实事件展开深入说明。
在2023年价格波动趋势方面,全球通胀高企成为主导特征。年初,受俄乌冲突持续影响,能源价格飙升带动整体CPI上涨,例如欧洲天然气价格同比涨幅超30%,而美国CPI一度突破6%。年中,随着供应链瓶颈部分缓解,商品通胀有所回落,但服务价格因劳动力成本上升而坚挺,形成“粘性通胀”现象。中国则呈现差异化趋势:PPI受大宗商品回落影响下行,CPI却因消费复苏乏力而温和波动,全年平均通胀率约2%。值得注意的是,食品价格波动加剧,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显示全球食品指数年内起伏超15%,主因极端天气和地缘政治扰乱供应。2023年价格波动呈现“前高后缓”的轨迹,但区域分化显著,核心通胀压力未根本解除。
宏观经济影响是驱动价格波动的关键引擎。货币政策收紧主导了全年走势,美联储年内加息四次,累计幅度达200基点,通过提升借贷成本抑制需求,但也加剧了新兴市场资本外流风险,推高进口商品价格。财政政策方面,欧美国家逐步退出疫情刺激计划,导致总需求降温,而中国适度宽松的财政支出支撑了内需,但房地产低迷拖累了整体增长。GDP增速放缓进一步放大价格压力:全球经济增长率从2022年的3.4%降至2023年的2.7%,需求收缩与供给不足的矛盾激化了通胀预期。汇率波动加剧输入性通胀,例如日元贬值使日本进口能源成本上升20%。这些宏观因素相互作用,使价格调控陷入两难——加息控通胀却可能引发衰退风险。
供需因素则是价格波动的微观基础,2023年凸显“供给脆弱、需求不均”的特点。供给端受多重冲击:俄乌战争扰乱能源和粮食供应链,OPEC+减产导致原油供给缺口;中国疫情后复产不均衡,制造业PMI多次跌破荣枯线,芯片等关键商品短缺持续;气候变化引发农业减产,全球小麦产量下降5%。需求端则分化明显:发达国家消费韧性支撑服务需求,但高利率抑制耐用品购买;新兴市场受债务压力影响,需求疲软。供需错配在能源领域尤为突出,欧洲冬季取暖需求激增遇上俄罗斯天然气断供,价格波动幅度达40%。同时,库存调整加剧短期波动,例如美国零售商去库存导致商品价格骤降。这种失衡不仅推高生产成本,还通过全球价值链传导,放大通胀螺旋。
2023年价格波动是宏观经济政策、外部冲击与供需失衡共同作用的产物。展望未来,若地缘风险缓和、供应链修复,通胀或趋稳,但高利率环境下的需求疲软可能引发通缩隐忧。我的分析强调,政策制定者需平衡短期控价与长期增长,企业则应聚焦韧性供应链建设以应对不确定性。
学市场营销还要学其他的什么东西?
市场营销的主要课程如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消费者行为法国际市场营销市场调查
如何做好策划工作
营销策划方案样本 一、封面:方案名称/方案制作者 ××××全程营销方案 ×××制作 二、方案目录 将方案中的主要项目列出。 三、方案内容 (一)企划客体环境 1、企划客体宏观环境(政治环境、法律环境、经济环境)。 2、当地企划客体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技术环境、自然环境、人口环境)。 3、上述环境现状及趋势所提供的机会与威胁。 (二)竞争对手基本情况 1、竞争对手概况:过往销售情况、市场占有率、销售额、利润等经济指标。 2、销售理念及文化:公司哲学、共同价值观、经营方针、经营风格、企业使命、目标。 3、策划项目概况。 (三)市场分析 1、市场调查 2、市场研究:研究题目、研究方法、研究结果(数据、图表)。 3、市场规划。 4、市场特性。 5、竞争对手排队——上位、同位、下位竞争对手(以市场占有率或销售额为依据)。 6、竞争格局辨认——是否形成市场领导者、挑战者、追随者、补缺者。 7、主要竞争对手的市场表现、营销方案、竞争策略、竞争优势。 8、本项目的营销机会。 9、周边同类项目市场分析(特定区域行业市场规模及其趋势、特定区域行业市场结构、特定区域行业市场环境形势)。 10、周边同类企划客体分布图 11、项目综合市场分析(该行业市场占有率、销售额等行业市场统计数据)。 12、项目优劣势分析(总体上的优势与劣势;在市场营销方面的优势与劣势。 在市场营销上做得最好的与做得最不好的方面,在市场营销上最擅长、最成功的方面或领域。 ) 13、市场机会点与障碍点 (四)项目定位 1、项目定位点及理论支持 2、项目诉求及理论支持 (五)市场定位 1、主市场(目标市场)定位及理论支持点 2、副市场(辅助市场)定位及理论支持点 (六)业主情况 1、业主分类/分布。 2、业主特点(这些业主是什么样子的?他们怎样生活、怎样接受该服务及相关服务?) 3、有多少业主? 4、业主消费行为/心理(为什么装修,在装修过程中寻求何特性?装修过程,装修前的影响因素)。 5、装修诱因的设置。 (七)营销活动的开展 1、营销活动的目标。 2、目标市场。 3、面临问题。 4、竞争策略、竞争优势、核心能力。 5、营销定位(区别性竞争差异点的确定)。 (八)营销策略 1、企划策略: (1)企划概念; (2)品牌与包装规划。 2、价格策略: (1)定价思路与价格确定方法; (2)价格政策; (3)价格体系的管理。 3、渠道策略: (1)渠道的选择; (2)渠道体系建设/管理; (3)渠道支持与合作; (4)渠道冲突管理。 4、促销策略: (1)促销总体思路; (2)促销手段/方法选择; (3)促销概念与主题; (4)促销对象‘ (5)促销方案/计划原件、广告计划、广告策略、广告脚本; (6)促销活动过程; (7)促销活动效果; (8)促销费用。 5、企划活动开展策略 (1)活动时机 (2)应对措施 (3)效果预测 (九)营销/销售管理 1、营销/销售计划管理。 2、营销/销售组织管理: (1)组织职能、职务职责、工作程序; (2)人员招聘、培训、考核、报酬; (3)销售区域管理; (4)营销/销售人员的激励、督导、领导。 3、营销/销售活动的控制: (1)财务控制; (2)商品控制; (3)人员控制; (4)营销/业务活动控制; (5)营销/业务活动控制指标、方法以及使用表格。 (十)销售服务 1、服务理念、口号、方针、目标。 2、服务承诺、措施。 3、服务体系(组织结构、职责、程序、过程、资源)。 4、服务质量标准及控制方法。 (十一)总体费用预算 (十二)效果评估
灰犀牛事件是什么意思?
比喻大概率且影响巨大的潜在危机
“灰犀牛”是与“黑天鹅”相互补足的概念,“黑天鹅事件”指的是概率很小但是影响非常巨大的事件,通常会引起市场连锁负面反应甚至带来颠覆性影响。 “灰犀牛事件”主要指明显的、高概率的却又屡屡被人忽视、最终有可能酿成大危机的事件。 它会让你猝不及防,甚至比黑天鹅更危险。
自中国规格最高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闭幕后,“灰犀牛”一词大热,成为财经圈的时髦用语。那么“灰犀牛”究竟是什么意思?中国经济的灰犀牛是什么,A股的灰犀牛又有哪些?
什么是“灰犀牛”?
经常看股市新闻或者财经新闻的股民,可能对“黑天鹅”比较熟悉,指的是概率很小但是影响非常巨大的事件,通常会引起市场连锁负面反应甚至带来颠覆性影响,通常代表着利空,是股民最不愿意看到的词语之一。
而“灰犀牛”由于“外形笨重、反应迟缓,你能看见它在远处却毫不在意,一旦它向你狂奔而来,定会让你猝不及防,甚至比黑天鹅更危险”,因此被用来形容那些概率大且影响巨大的“潜在危机”。
“灰犀牛”并非新词,早在2013年1月的达沃斯论坛上,古根海姆学者奖获得者米歇尔·渥克便提出了这一概念。 2015年,伦敦商学院知名教授迈克尔·雅可比基于渥克的提法,首次发表了系统阐释“黑天鹅”到“灰犀牛”趋势演变的论文。 2016年,米歇尔·渥克经过整理和研究,出版了《灰犀牛:如何应对大概率危机》一书,提出“灰犀牛”主要指明显的、高概率的却又屡屡被人忽视、最终有可能酿成大危机的事件。
2017年7月17日,人民日报首次引用“灰犀牛”概念,发表了系列评论员文章,提出既防“黑天鹅”也防“灰犀牛”。 “灰犀牛”一词随即一炮走红,引起财经界对的关注和热议。
中国经济有哪些“灰犀牛”?
任何国家、任何经济体都必然存在各自的“灰犀牛”,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对“灰犀牛”的看法也不尽相同,可以说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灰犀牛。 从官方立场看,中财办于7月27日在新闻发布会中对“灰犀牛”概念做出了解读,列举了影子银行、房地产泡沫、国有企业高杠杆、地方债务、违法违规集资五大类问题。
灰犀牛1:影子银行
影子银行,在我国包括理财产品、信托贷款、融资性担保公司等业务或机构,是正规银行系统之外作为信用中介的实体和活动,对存款银行的信用中介功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替代,从而导致所谓的“金融脱媒”现象。 由于受到的约束、监管相对较少,影子银行的产生实际上就存在规避监管的考量。
在经济扩张时,影子银行融资增加,容易加剧经济过热,推高资产价格,导致资产泡沫风险的累积;在经济下行期间,影子银行融资收缩,又容易加速资产价格下跌,导致违约风险发生。 2012年以来,影子银行融资占同期社融的累计比重最高接近40%。
灰犀牛2:房地产泡沫
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可以说是当前我国经济金融体系中最主要的潜在系统性风险,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都对系统性金融风险存在重要影响。
需求方面,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导致购房者的债务负担承重。 如果房产价格转而出现快速下降,房产抵押价值不足可能导致房贷违约,从而造成银行出现坏账损失;供给方面,房产价格居高不下带来土地价格持续上涨,从而导致房企的开发贷款相应增加。 同样,如果房产价格转而出现快速下降,房企销售收入下滑可能导致房企的房地产开发贷款、房企债券等出现违约。
更进一步,一旦购房者或者房企出现违约情况,银行变现抵押资产又会造成房价的进一步下行,从而出现“泡沫破灭-债务违约”的恶性循环。
灰犀牛3:国有企业高杠杆
由于企业高杠杆借助相互担保、循环担保渠道,不仅助长盲目融资风险,还加剧了企业间风险传递,此次金融工作会议提出“把国企降杠杆作为重中之重”,可以看出国有企业的杠杆率已经威胁到整个金融系统的安全。
根据2016年12月央行公布的资产负债表测算,截至2016年年底,中国总债务244万亿元(不含外债)。 加上外债,中国合计的债务大概是255万亿人民币。 2016年我国GDP为74.4万亿,这意味着我国的总负债率为342.7%,除去金融的实体总负债率刚刚超过250%。
这一数字略高于全球平均246%的债务杠杆率,但略低于发达国家平均279%的杠杆率。 从具体国别比较来看,中国目前的债务杠杆率与美国接近,但远低于日本、希腊、西班牙等深受债务问题困扰的国家。
但是国有企业的负债率常年高企。 截止2016年12月末,国有企业资产总额131万亿,负债总额87万亿。 而2016年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155.99万亿,国企负债总额87万亿占比56%。 其中“财大气粗”的央企更是首当其冲。 国资委的数据显示,2016年底中央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是66.6%,高于同期中国实体产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是60.4%,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是56%。
灰犀牛4:地方债务
我国地方政府负债过高成因比较复杂,有财税体制、不恰当的政绩观和宏观经济政策等特定的历史背景。 截至2016年末,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15.32万亿元,债务率为80.5%。
2017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为18.82万亿,截至今年6月底该余额数字为15.86万亿元,虽然未超出限额,但是我国地方债务问题所隐藏的风险不容忽视。
灰犀牛5:违法违规集资
前不久,一个被冠之以科技专利的高架巴士项目——“巴铁试验线”在喧噪一时后,因非法集资的指控在今年7月初宣告夭折,其投资方的32名犯罪嫌疑人涉嫌从事非法集资活动遭警方拘捕,而这仅仅是我国肆掠的违法违规集资的一个缩影。
可以说,当前我国一些地方、一些企业频繁出现各种变相的违法违规融资担保、拆分投资、高利贷和花样繁多的非法集资现象,我国金融领域的风险点多面广,既有非法集资这样的显性金融风险,又有银行违规授信、证券市场内幕交易和利益输送、保险公司套取费用等隐性的违法违规行为。 此外,金融领域还存在不良资产、债券违约、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等累积风险。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