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挫超2%
周四国内豆粕和菜粕期货市场出现显著下跌,豆粕主力合约跌幅达2.29%,菜粕主力合约跌幅为2.61%。这一走势打破了7月上旬以来的持续上涨趋势,回吐了近一周的涨幅,反映出市场情绪在多重因素影响下转向谨慎。
下跌原因可归咎于双重利空冲击。一方面,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宣布第三轮中美贸易谈判将于下周二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目标是在8月12日前达成协议以避免高额关税生效。这一消息强化了市场对关税下调的预期,削弱了豆粕的进口成本支撑。另一方面,外资企业向厦门国企出售一船阿根廷46豆粕,CNF价格低至365美元/吨(11月装船),显示南美低价货源正加速流入国内市场。饲料生产商借此推进供应多元化策略,进一步打压了豆粕和菜粕的价格预期,形成供需端的双重压力。
徽商期货农产品分析师刘冰欣指出,豆粕下跌的核心在于贸易谈判进展和进口替代加速。她补充道,当前美豆主产区天气虽略旱,但未影响大豆优良率,天气炒作尚未形成气候。7月USDA报告显示新季美豆种植面积下调,但单产目标高达52.5蒲式耳/英亩,为近十年最高,这一目标兑现难度大,可能成为未来美豆上行的潜在动能。国内方面,2025年1—6月大豆进口总量4937.2万吨,同比仅增长1.84%,增幅有限。下游需求受行业反内卷影响,头部企业控制能繁母猪存栏和二育,削减豆粕需求预期。现货市场,油厂高库存导致阶段性宽松,终端缺乏追高意愿,日照象明豆粕基差报价M09-100,一口价2900元/吨(周跌80元/吨);菜粕华南防城港澳加报价RM-130,一口价2550元/吨(周跌60元/吨),凸显现货疲软。
银河期货粕类研究员陈界正则认为,此轮下跌更多属于技术性回调。前几日豆粕涨幅过大,但成本端和国内供需未显著改善,缺乏持续利多驱动。供应端,大豆到港量维持高位,开机率高企,豆粕累库压力明显;远月供应虽可能收紧,但国内油厂买船进度偏慢,叠加进口不确定性,市场仍存变数。菜粕基本面变化有限,下跌主要受豆粕联动影响:菜籽和菜粕库存偏低,油厂开机率低,但需求偏弱且颗粒菜粕库存高位,近端供应宽松,远端进口不确定性大,总体以稳定为主。
展望后市,刘冰欣预测豆粕回调或短暂且底部有限。中美贸易谈判已进入逐步兑现阶段,美豆下行空间受抑,叠加巴西升贴水高位,对国内油粕形成成本支撑。长期看,低蛋白日粮政策虽在推行,但豆菜粕价差仅350元/吨(历史低位),豆粕性价比优势难被替代,全年减量预计有限。豆粕和菜粕大概率维持窄幅震荡,需待重大政策(如美豆天气炒作或生柴政策利好)或供需变化才能突破区间。鉴于二季度以来豆菜粕价差过窄,她建议投资者关注远月多豆粕空菜粕的套利操作。陈界正补充,周四下跌属正常回调,主要因前期涨幅脱离基本面,后续需关注库存去化节奏和进口动态。
综上,短期豆粕和菜粕在供需双利空下可能延续回调,但中长期受成本支撑和需求韧性影响,震荡格局难改,投资者应密切跟踪贸易谈判进展及天气因素。
预约期货开户,期货保证金可调低到交易所保证金。国内顶级期货公司开户,低手续费、低保证金!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