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交易资料

2023年上半年全国承接新船订单总量

从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统计数据来看,我国造船业整体呈现出复杂而多维的发展态势。具体表现为:造船完工量达2413万载重吨,同比下降3.5%;新接订单量4433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8.2%;而截至6月底,手持订单量高达2345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6.7%。三大指标在全球份额中继续保持主导地位:以载重吨计,完工量、新接订单和手持订单分别占世界总量的51.7%、68.3%和64.9%;以修正总吨计,则分别为47.2%、64.0%和57.6%。这些数据不仅反映了我国造船业的当前状态,还揭示了潜在的结构性趋势。

完工量和新接订单量的同比下降值得深入分析。完工量的下滑(-3.5%)可能源于供应链瓶颈或生产效率调整,例如原材料成本波动或劳动力短缺,这导致部分项目交付延迟。同时,新接订单量的大幅下降(-18.2%)暗示短期市场需求疲软,可能与全球经济不确定性相关,如贸易摩擦或航运需求周期性回落。手持订单量的强劲增长(+36.7%)成为亮点,表明我国造船业正积累大量未完成订单,这为未来1-2年的生产提供了稳定支撑,并可能推动相关产业链如钢铁和物流的复苏。

在全球市场份额方面,尽管国内指标出现下滑,但我国造船业的主导地位依然稳固。以载重吨计,三大指标份额均超过50%,新接订单占比高达68.3%,突显我国在大型船舶建造领域的绝对优势;而以修正总吨计的份额虽略低,但仍维持在47.2%至64.0%之间,这反映了我国在船舶实际价值和技术含量上的竞争力。份额差异源于衡量标准:载重吨侧重承载能力,适合评估散货船等大宗商品运输船舶;修正总吨则更注重船舶复杂度,如集装箱船或LNG船的价值。我国在载重吨份额更高,说明在规模化、低成本生产上更具优势,但修正总吨份额的差距也提醒需加强高端船舶的技术创新。

整体而言,数据描绘出一个转型中的造船业:短期挑战如订单下降需关注市场风险,但手持订单的显著增长预示着中长期潜力。我国保持全球领先的份额,不仅巩固了制造业大国地位,还可能通过政策支持(如绿色船舶研发)推动产业升级。未来,建议行业聚焦优化供应链、提升高附加值船舶占比,以应对国际竞争中的波动性。

通过万利期货开户网办理期货开户,可调低到交易所保证金标准,国企背景大型期货公司。可以手机开户,或者电脑网上开户,一般20分钟即可办完手续。

返回列表

期货开户预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