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业双向开放进程加速推进
从编辑的专业视角来看,报道聚焦于中国期货市场国际化进程的最新动态,其核心在于2025年6月18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在陆家嘴论坛上的政策宣示,以及同日三大期交所(郑商所、大商所、上期所)的具体实施公告。吴清明确提出将QFII可交易期货期权品种拓展至100个的目标,这不仅彰显了中国资本市场开放提速的战略意图,更通过新增16个品种(包括8个期货和8个期权)将总量推至91个,覆盖玻璃、纯碱、硅铁、乙二醇等关键产业链领域。这些举措并非孤立事件,而是今年3月扩容29个品种后的连续动作,使品种总量从46个增至75个,再跃升至91个,逐步覆盖农产品、金属、能源和金融等国民经济支柱领域。这一系列扩容,本质上是对国际投资者需求的精准响应,旨在强化中国在全球大宗商品定价中的话语权。
进一步分析,新增品种的布局具有深远的经济意义。例如,郑商所的玻璃、纯碱和硅铁,大商所的乙二醇和液化石油气,以及上期所的天然橡胶、铅和锡,均属于国际市场高度依赖的原材料,其套期保值和价格发现功能能有效吸引合格境外投资者。浙商期货金山等专家指出,这不仅能优化期货市场投资者结构,还通过“三种国际化路径”(QFII制度、特定品种开放、外商独资企业设立)提升市场活力。五矿期货王娟强调,此举将增强中国大宗商品的国际影响力,为实体企业提供更精准的价格信号,同时满足境外产业客户的避险需求。这背后反映了政策制定者(如吴清)的宏观视野:一方面,通过与央行合作研究人民币外汇期货,降低汇率风险;另一方面,推动液化天然气期货期权等新品上市,便利外资参与,从而让全球投资者更充分分享中国创新红利。
值得注意的是,期货公司在这一进程中面临双重挑战与机遇。银河期货相关人士认为,国际化加速为境外投资者提供了更便利的环境,但同时也要求期货公司提升风险管理服务能力。金山和五矿期货蒋文斌进一步阐释,期货公司需通过专业化服务(如战略布局、差异化方案和产业深耕)来应对新需求,例如利用境外子公司整合资源、开发跨境交易模式,以及提供全链条风险管理服务。这不仅有望拓宽收入渠道,还可能在客户结构和市场份额上带来质变。整体而言,本次扩容是中国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步,它既强化了国内产业链定价权,又为全球资本流动创造了新通道,未来需关注政策落地效果及期货公司的适应性转型。
通过万利期货开户网预约期货开户,可调低至交易所保证金标准,能多节省60%的交易手续费。 返回列表